浏览次数:
灵活就业、灵活用工如今已成为中国保障民生、稳定就业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得重要战略之一。近日,人社部同有关部分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,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。5月24日,领导人在宁波考察期间,重点关注乐灵活就业群体得生活保障及大学生灵活就业情况。
短期内,从政s策公布到落地实施,国家全面深化与提升灵活就业、灵活用工的发展。目前今年的相关措施包括:
1.制定相关灵活就业人员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,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;
2.开展第三方就业人员保障试点,探索用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,保险公司适当让利、企业加大支持的机制;
3.抓紧清理和取消不符合上位法或不合理的收费罚款规定,为灵活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;
近两年,我国的灵活用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。尤其是疫情期间,线上经济发展让更多企业改变传统用工模式,促发灵活用工的崛起。与传统用工相比较,灵活就业让劳动者的选择更广泛、人力资源配置更合理,充分发挥劳动价值的同时,还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、合理避税。目前,中国的灵活用工涉及就业人数高达2亿人。
政策的支持、市场的扩大固然可喜,但灵活就业和灵活用工市场是否能健康有序
的发展?工伤谁负责?参保门槛高?养老没保障?这些都成为2亿灵活就业人员的痛点所在。
《中国青年发展报告》指出,在1692份有效样本中,43.32%的快递小哥有时会遇到交通安全问题,10.87%一直以来都有交通安全问题,9.16%经常会遇到交通安全问题。
多数的灵活就业群体与企业不存在传动的劳动关系,导致他们发生工伤意外时,无法通过公司得到相应的保障。因此,必须加强就业群体的保障,促进就业市场健康的发展。
目前,国家高度关注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,并确定了此类人群的养老保险兜底、参保不限户籍等一系列措施,破解了灵活就业群体的诸多痛点。
国家在密集出台灵活就业政策的同时,多地也在跟进相关的措施。以呼声较高的工伤为例,江苏南通等地采取政府主导、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方式,建立独立职业伤害保障。
广州在今年1月出台了特定人员参加保险的试行办法,将家政人员,网约车司机、外卖、快递等劳务新业态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。另外,灵活就业人员关心的公积金以及其他社保待遇,多地也在探讨解决方案。
例如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印发了《苏州市自由职业者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实施细则》及《苏州市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实施细则》。
其中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采用固定金额档次缴存住房公积金,享受和在职人员相同的公积金待遇。
不久前,广东省也印发了《广东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》,规定自今年5月1日起,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户籍参保门槛,灵活就业群体终于实现在异地参保、落户、享受当地相关资源的梦想。
随着经济转型、劳动力结构变化、年轻人就业观念转变,灵活用工的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行业所采纳,并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“蓄水池”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国家重视对灵活就业群体的政策扶持,并对灵活用工市场不断进行规范,这将为灵活就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更大的发展动力,最终实现居民收入的提高、企业运营的降本增效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。